close

基隆地區因地處東北亞航線樞紐,北至日韓,西至中國,南至東南亞等國。自史前時代起既有各國航行船隻途徑基隆進行補給淡水或與原住民進行貿易。十七世紀荷蘭與西班牙人相繼因貿易關係佔領基隆,淡水一帶做為其對日、中貿易轉運站,使得基隆地區被動的進入國際貿易網絡中。今和平島的蕃字洞既是當年荷蘭人遺留在基隆的生活遺跡。

在清朝政府統治台灣時期,在前期清政府對於基隆採取一種放任的態度,並無積極管理的作為。到了後期尤其基隆八斗子地區產煤且品質良好,引起歐洲工業革命國家的覬覦。使的基隆再次被迫捲入國際貿易戰爭中,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法戰爭基隆受到影響,甚至成為主戰場。八斗子的煤礦是原因之一。今公車處附近的雞籠石圍、八斗子調和街的清國井既是當年所留下的生活遺跡,在民間也有「走西仔反」的生活記憶存在。在基隆周圍遍佈的砲台也成為基隆人重要的歷史生活記憶的一部份。

1895年清政府甲午戰爭失敗後,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成為其第一個殖民地。整個基隆的發展開始有了轉變,基隆港的築港、縱貫鐵路興建、基隆市區改正讓整個基隆市區擺脫以往骯髒污穢不堪的印象。基隆郵便局、基隆驛、基隆港合同廳舍及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基隆市役所成為日治時期基隆市區重要的生活記憶建築。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帶來二二八事件、美軍協防台灣引進的委託行、酒吧文化,給基隆市民另一種不同的歷史生活記憶。

 

基隆數百年來的發展讓基隆地區呈現不同的風貌,這樣的風貌,因基隆市民的海洋性格而巧妙的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歷史生活記憶。這樣的生活記憶是在台灣其他城市少見的,其主因在於基隆獨特的地理位置,有海洋有山林創造出一種包容的生活態度。

但曾幾何時這樣具有包容性、多元性的生活記憶在基隆地區慢慢消失殆盡,轉而變為一成不變的水泥森林。基隆成為台灣最不幸福的城市之一,最不感到光榮的城市之一。

或許我們對公部們無論是地方或是中央長期以來的不重視,感到無奈或忿忿不平。但我在思考有沒有可能藉由民間的力量,塑造出一個呈現基隆獨有的歷史生活記憶空間。這個空間不是一個所謂懷舊空間,因為我們認為這樣的空間是沒有血肉的空間,是一種商業化的空間。這樣的空間是無法永續存放一個地區居民的歷史生活記憶。

我們期待基隆博物館是一塊用來存放居民歷史生活記憶種子的土地。藉由外在的施肥、澆水、翻土,讓這塊土地是可以再度復甦起來,使得種子可以發芽、茁壯成為一棵大樹,重新找回基隆市民心中的對基隆這塊土地的光榮與幸福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基隆史 博物館
    全站熱搜

    基隆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